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
2 . 数十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上百座机场、港口、电站;援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医治当地病人2亿多人次;帮助非洲培训数十万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系列举措(     
A.有利于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B.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C.是践行“真实亲诚”的结果D.目的在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50~1978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向朝鲜无偿提供大量战争急需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物资援助,并在战后继续帮助朝鲜恢复经济、重建家园。1964~1970年,中国的受援国达31个,并先后同10个非洲国家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援建成套项目和提供技术援助成为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
在努力克服“文革”时期严重财政困难和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全力支持越南、柬埔寨、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同时全面铺开对其他亚非友好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受援国增至66个;1971~1978年,对外援助支出达到前20年支出总和的159%。
改革阶段(1979~2012年)中国不断推进对外援助机制改革,包括:淡化意识形态色彩,重新明确对外援助作为“南南合作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帮助的基本定位;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创新阶段(2013~至今)中国全面开启对外援助方式的结构性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例如,设立多种形式的援外专项资金和合资合作专项基金,贴息优惠贷款成为对外援助资金的创新形式。除传统的成套项目和物资项目援助外,技术援助和智力援助的比重明显提升。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中国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二十多年。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推行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2022-09-08更新 | 4429次组卷 | 46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说:“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
A.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8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 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层面倡导(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 .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2021-04-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援助的做法,开始接受外来援助,来自世界银行、日本政府、西欧多边和双边的援助大量流入中国。据统计,六五计划期间,中国就得到了30-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对外援助B.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影响
C.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D.务实理性外交利于国内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