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根据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公布的排名,伦敦已经正式取代纽约,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

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金融发展指数根据120多个标准,对55个国际的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估。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面临着经济危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但凭借世界一流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及其衍生的金融市场)和保险业,英国的排名已经从去年的第二名升到了榜首,而美国从2008年的龙头位置下降到今年的第三位。报告指出,美国依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其经济效益的不稳定以及银行业的明显削弱,使它的得分偏低。            

——据2009年11月4日《新闻晚报》


材料说“伦敦已正式取代纽约,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020-02-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 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 当今世界的实际。

郑永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怎么维持一个大国的过程,这是相当艰苦的,那么怎么维持 这个大国,每个时代都不太一样
保罗.肯尼迪(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 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 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 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根据材料提取 观点或围绕材料写出自己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阅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动态的观点。(要求:围绕 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霸权争斗是由于维持一个帝国或霸权地位的包被与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为执行这一使命所需获得资源之间越来越不平衡引起的从而导致个新的国际体系的建立。新的国际体系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世界秩序。领土的分配、经济关系的形式、显赫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国际体系内新的权力分配。国际体系中新兴的、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企图把它们的统治扩展到它们经济、军事和其他能力的限度之外。在某一时期这些国家也会成熟而新的挑战者又将从它们的权力和影响的范围之外出现。然后衰落、不平衡、霸权争夺的过程又将重新开始。

--摘编自姜海鹏《国际政治系统的复杂性问题研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知识予以评析,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1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2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遇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多极格局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化,而这一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去美国中心化”,或者说是“去美国霸权化”。

——崔立如《多极格局与中美关系的新平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新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是如何崛起的,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7 . 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为主题,论证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019-12-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学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中国形象包含三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对中国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二是对中西关系的意识,三是西方自身文化心态的表现与折射。因此,我们在研究西方中国形象生成、演变的历史文化语境时,既要考察同一时期中国自身历史现实,同时还要考虑到构筑中国形象的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背景,探究中国形象生成和演变与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精神之间的联系。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13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时间

主要形象

中世纪晚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有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直接接触,断定契丹就是古代的丝人国。《马可·波罗行纪》为西方人创造了最早的集体想象中的中国形象:大汗统治下,帝国繁荣富有。

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5世纪—17世纪)

商人和冒险家们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征程,到东方去,获取财富。传教士们在延续关于王权与财富的中国神话的基础上,植入了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建构了一个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真实清晰的中国形象。

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8世纪—18世纪中叶)

伏尔泰赞美孔子“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并对之加以大肆宣扬和赞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

“中国神话”的幻灭(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叶)

欧洲对于中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主要是负面的,但是普希金的诗歌中却对“中国花园”、“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充满赞美之情。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中国形象(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把落后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冷战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20世纪中叶—冷战结束)

年代,美国军政界一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视中国为“邪恶的共产主义专政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认为中国是浪漫、神秘和友好的。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的中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至今)

西方政府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民间对华态度多元化、复杂化。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等


运用相关历史史实,对上述材料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西方对中国不同时期认知态度的变化或对不同时期的多个形象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认知,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2-0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一体化进程之后,其一体化道路早已深入人心。东扩是其实现大欧洲的梦想、谋求在未来的世界多极化格局中成为重要一极的必要途径。“大欧洲”之梦能否圆满取决于欧盟各国的勇气和决心。北约的东扩更多地反映了美国的意志,是美国推行其“独超”霸权主义战略的一个表现。未来欧美关系何去何从,事关北约在未来的生死存亡。

——摘编自刘秀萍《欧盟北约双东扩与欧美关系》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中“欧盟北约双东扩”现象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1-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世界格局是由大国或大国集团间力量对比处于动态平衡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10-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