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40多年里,世界基本处于两极格局控制之下,期间虽不乏打破这一格局的尝试,但总体来说,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这一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战后,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世界舞台的滞后性以及冷战造成的东西方画地为牢的局面,国际间正常交往受到极大阻碍,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限制。第三世界的国家强烈要求改变建立在不合理分工基础上的旧的战后国际秩序,因而世界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这一现实中,推动着战后的国际秩序在曲折中发展。

——摘编自纪胜利《试论二战后国际秩序发展的多变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0-12-09更新 | 19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五县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1946年1月5日,杜鲁门当面向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对苏联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做法极度不满,声称:“除非俄国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一“声称”表明
A.雅尔塔体系助冷战思维的出现B.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
C.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D.二战后两极格局锥形开始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二战后,美国政府与娱乐业、传媒界、商界等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机制,借助实景展示媒介、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视听媒介对国家形象进行了空前鼓吹,如1950年芝加哥博览会、1955年“人民资本主义”主题展览等。美国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A.构建遏制中国的安全体系B.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C.赢得遏制共产主义的优势D.推动西欧国家之间的联合
4 . 美国和苏联于1963年签订《部分禁试条约》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1968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向无核国家转移核武器,1973年召开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确认了在欧洲不诉诸武力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美苏双方的这些举措
A.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遏制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C.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5 . 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把东欧和苏联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美国此举意在
A.避免意识形态斗争B.推动世界和平
C.掩饰其冷战的本质D.实现欧洲复兴
6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将外交重心转向非洲:首先与埃及建交打开通往非洲的突破口,以反帝反殖为号召支持非洲各地独立运动。苏联这一举措
A.旨在瓦解世界殖民体系B.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C.体现苏联对非洲的争夺D.改变了美苏争霸的态势
2020-08-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增加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到1959年已增至1亿美元,1960年突破2亿美元,1963年为4.765亿美元。美国加强对非洲援助意在
A.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B.推动非洲经济发展
C.遏制不结盟运动发展D.与苏争夺中间地带
2020-08-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他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相整合的国家,因而他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对外政策的首位。据此可知凯南的“长电报”
A.导致美苏从盟友转变为对手B.是美国推行“冷战”的表现
C.为遏制共产主义提供了参考D.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2020-08-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认为:“尽管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但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而意识形态又加强了他们的受威胁感。”该学者意在指出
A.美苏之间本质上没有利益冲突B.冷战的爆发是多重因素的作用
C.冷战实际上是主观意志的产物D.决策者认识局限导致美苏冷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这一现象反映了冷战
A.重点是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
C.形式上意识形态之争明显D.本质上仍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