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赫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A.美苏两个国家放弃了全面对抗B.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C.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 . “杜鲁门主义”出笼后,美国军方人士主张将日本作为亚洲的“生产工厂”,要求制定新的赔偿计划。之后,先前被指定为拆迁赔偿的大批工业设施停止拆迁。美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A.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提升B.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朝鲜半岛的局势日趋紧张D.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3 . 如图是1962年的一幅时政漫画,画中的两国领导人都在为一艘快要失事的小船吹风助力。据此可知
A.古巴在美苏的支持下快速发展
B.美苏为稳定局势而走向了妥协
C.美苏争霸导致了地区冲突不断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4 . “这一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一胜利”指的是
A.淮海战役B.西藏解放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朝鲜战争爆发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
6 .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说明当时
A.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
B.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
C.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
D.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 . 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柏林墙”的修筑
B.越南的“特种”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华约”与“北约”的对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D.1964年越南战争
2019-01-30更新 | 1377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
A.“冷战”中伴有“热战”
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