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69年,美国电影《逍遥骑士》的公映轰动了整个美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逍遥骑士》

广告语:“一个人上路寻找美国,但是找不到它”。

主要人物:怀特、比利--又叫“美国队长”和“野牛比尔”--两位社会弃儿。

场景一:怀特和比利在贩毒中赚到钱,从洛杉矶出发,骑摩托车去佛罗里达,计划在那里寻找象征性的日出。路上,他们带上一位搭车者并把他送到他的社区。社区建在马力布群山之间,社员是来自圣莫尼卡山托潘加峡谷的嬉皮士,社区居民被描绘成“种粮的城市孩子”,他们害怕冬天的到来。在一个极其震撼的场景中,一位社员带领全体社员作了一次真诚的、动人心魄的世俗祈祷:“我们播下种子。请让我们的努力有所回报。感谢您让别人为我们带来食物,让我们可以与同胞分享,我们也会更慷慨地分享我们自己的食物。感谢您让我们有一个立足之地。”怀特支持这个社区,祝福他们,预言他们会成功。

场景二:怀特和比利继续东行。在一座小镇因为加入“未经许可的游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们遇到一位醉酒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律师汉森,帮助他俩获释。作为回报,他们让汉森和他们同行,并且当晚围着篝火,尝试了大麻烟--这本身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场景。

场景三:怀特和比利来到新奥尔良,在一个迷幻的墓地场面,“美国队长”问一尊有点类似自由女神像的陵墓塑像,为什么她要离开他。这一场面呼应了前面汉森的评论:“你知道,这个国家本是个该死的好国家。我不明白它出了什么问题。”

场景四:第二天上午,两位坐在皮卡里的老派男子从他们身边经过,挑衅地用枪指着他们,比利向他们竖起中指,拿着步枪的男子把他打下摩托车。怀特驾车追赶皮卡车,拿步枪的人击中了他的油箱,怀特在一场猛烈的爆炸中死去。在最后的境头中,摄影机摇回天空,展示密西西比河上的高架水管--象征横亘美国中部的分界线--旁边的大火和死亡。

——据[美]罗布·柯克帕特里克《1969 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何史料价值?
2023-01-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2 . 冷战期间,苏联先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美国先后发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未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却使世界陷入核大战的危险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古巴导弹危机
A.凸显地缘政治因素B.促成东西方的分裂
C.加剧南北双方矛盾D.导致争霸局面形成
2022-05-13更新 | 42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是一组政治漫画,仔细观察这组漫画。它能反映出
A.美苏由同盟到冷战B.德法关系不断僵化
C.两德关系日益疏离D.朝鲜半岛走向分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对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国提出的口号是“援越抗美”。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B.国内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D.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赫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A.美苏两个国家放弃了全面对抗B.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C.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 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撤走古巴导弹,引起土耳其的不满。这反映了
A.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B.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
C.“北约”集团开始分化D.核战争威胁世界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西德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
2019-05-15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0年10月2日,面对“联合国军”逼近中朝边境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原拟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朝鲜,后经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这一改变的主要意图是
A.显示中国政府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
B.严格遵循跨国参战的国际惯例
C.表达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钢铁意志
D.避免局部战争升级为世界大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表明美苏
A.根本利益基本趋向一致
B.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C.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
D.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A.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出于美国对苏冷战需要的考虑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