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二战以后,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盟国督促日本修改并实施了新宪法,新宪法倡导主权在民,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实行劳动立法,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在经济上,制定了“贸易立国”等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年间日本取得美国数十亿美元用于战争的“特需订货”,到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1956—1973年期间,日本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形成“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强国。

——摘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

材料四   美国将中国视为新国际体制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而日本是美国展开上述战略的借助力量。在美国世界战略调整新特点的影响下,美日关系也显示出新特点,主要为:

其一,如果说,此前美国主要是从在亚太地区平衡中国力量出发,利用日本力量;那么现在则会从更广阔的视野,也即从塑造新的国际体制出发,利用日本力量。

其二,美国将更加关注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日本在重塑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与美国的合作程度。

——《美日关系显露新特点》,2013年4月25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19-07-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的结束,消除了法西斯的威胁,但是对抗并没有因此终止。苏联尽管在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也因战争而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时间成为欧洲无可匹敌的巨人,欧洲,尤其是一直持反共立场的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将苏联的强大视为头号威胁。与此同时,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试图主宰整个世界的野心极度膨胀。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遏制和苏联进行反遏制的进程由此开始,双方尽管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形成了长时间的冷战局面。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二战后的欧洲,可谓千疮百孔,经济凋敝,城乡残破,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实现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的控制权。冷酷的现实使英国自身也面临危机的边缘。这样,美国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再次“援助大行动”。正是这种“援助”,最终使西欧坐到了美国人的船上,西半球的美国人成了西欧人的盟主。

——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欧洲面临的紧迫任务,并列举美国为此采取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这个名词是一名美国记者在二战以后采访欧洲的时候提出来的,说现在是一种冷战局面,没打起来,但互相是非常敌对的,从1946年开始,美国跟苏联,就变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各自带领盟国互相斗争。这个斗争很复杂,有时是谈判,有时是互相挖墙脚。但是有一个界线,谁也不越过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定的势力范围,只有在边界不清楚的地方才争夺。这点双方无形中似有默契。

——摘自资中筠《美国十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摘自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使用核武器就是自杀。如果一方拼命增加核武库的数量,而另一方则不为所动,这样一来,加强核武库就根本无助于改善局面,这样做就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毫无益处。

——摘自梅尔文莱夫勒《冷战如何走向终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概括冷战的含义。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各自的主要观点。
2022-04-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疏勒县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

——摘自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停止在冷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的结束几乎同步出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11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材料三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9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针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指出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给世界局势带来的主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梦想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概括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有利条件。
2021-0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2018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018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018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除了欧盟以外,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上述材料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冷战”的表现。“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意图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
2021-01-1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曾说过,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国家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的是哪个国家?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依据所学知识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演说,概述了美国援助欧洲的方针。马歇尔在阐明美国对欧洲援助目的时说:“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   所谓“冷战”就是敌对双方,各自用尽各种办法来争夺阵地,扩大势力范围,给对方制造困难,但就是不打仗。“冷战”这个名词是一名美国记者在二战以后采访欧洲的时候提出来的,说现在是一种冷战局面,没打起来,但相互是非常敌对的。从1946年开始,美国跟苏联,就变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各自带领盟国相互斗争。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美国实施“冷战”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9 .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10 . “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图4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讲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说明美、英、苏之间是什么关系?图2和图3标志着什么?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二战”结束以来西欧与美国关系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