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德国的西方占领区的工业生产,到1952年增长了115%。上述现象的出现上要得益于
A.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冷战局面的缓和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马歇尔计划实施
2 . 在杜鲁门时代,美国用4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来消除苏联在希腊和土耳其的影响。除了欧洲以外,杜鲁门还支持所有的“友好暴君”,如台湾蒋介石、越南吴庭艳和南韩李承晚。由此可见,美国的对外援助
A.是推行冷战政策战略工具B.意在缓解发展中国家贫困
C.遏制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D.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21-07-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马歇尔计划规定西欧国家必须在集体拟订复兴规划后才能得到美援,而且将它们在生产和流通方面协调合作定为整个复兴计划的指导原则。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的一体化B.实现了从军事上遏制苏联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D.意在缓和各国之间的争端
2021-07-06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麦卡锡主义”兴起于1950年至1954年间,参议员麦卡锡在美国大肆反共、排外、极右的行径,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由材料可知,麦卡锡主义
A.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冷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
C.因中美关系缓和而破产D.实现了美国构建单级世界的企图
5 . 阅读下图,从图片的信息可以推知
A.二战后两极格局由此得以确立B.欧美的整体合作已进入新阶段
C.资本主义新世界市场秩序重建D.二战后西方军事战略同盟形成
6 . 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会谈时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与好莱坞明星梦露共进晚餐,二是参观迪士尼。赫鲁晓夫与梦露的照片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世界哗然。这说明
A.苏联着意于对美缓和B.美苏构建了亲密关系
C.苏联搁置了争霸计划D.文化消解了制度分歧
7 . 1975年,苏联政府积极向非洲安哥拉“安人运”政党领导下的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并且还派其盟友古巴出兵安哥拉。与美国政府关系亲密的南非“白人政府”也以“苏联和古巴的军事.援助危害了南非在这个地区的安全利益”为由出兵安哥拉。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两大阵营在非洲的对峙加剧B.冷战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C.非洲成为美苏争霸重点地区D.美国政府对外实行战略扩张政策
2021-07-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5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官方禁止离境领奖)。在颁奖词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萨哈罗夫进行了高度评价:“萨哈罗夫绝不妥协,跟滥用权威的、有损人格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并为一个法治政府的理想而奋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
A.成为西欧摆脱美国影响的舞台B.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已经受到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D.意在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9 . 以下是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这说明
苏联1950年完成1600公里射程火箭研究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苏联宇航员航天成功
美国1953年发射一颗射程800公里火箭1958年,美国第—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成功登上月球
A.冷战推动科技进步B.苏联科技长期领先
C.军备竞赛日趋激烈D.信息技术取得突破
10 . 1973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福特政府计划购买苏联石油以缓解危机。1974年苏联粮食歉收,最终福特政府利用粮食出口,促成了美苏石油贸易。由此可知
A.美苏之间存在利益交汇点
B.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C.经济“滞胀”动摇了两极格局
D.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成为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