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期,战胜国在讨论分区占领德国时,尽管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它作为德国的首都,还是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春夏,西方国家分裂德国活动出现了高潮,联邦德国的雏形基本形成。苏联认为,如果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柏林就丧失作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西方国家没有理由再留在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西方国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开水陆交通,在比较了各种方案以后,决定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当时苏联也不希望走向武装冲突,因而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空运活动,最终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12月份取消封锁,柏林危机平息。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柏林危机产生和平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危机的影响。
2 . 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相关史实。
(2)“柏林墙的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
2019-09-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练习历史试题
3 . 二战以后,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盟国督促日本修改并实施了新宪法,新宪法倡导主权在民,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实行劳动立法,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在经济上,制定了“贸易立国”等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年间日本取得美国数十亿美元用于战争的“特需订货”,到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1956—1973年期间,日本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形成“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强国。

——摘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

材料四   美国将中国视为新国际体制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而日本是美国展开上述战略的借助力量。在美国世界战略调整新特点的影响下,美日关系也显示出新特点,主要为:

其一,如果说,此前美国主要是从在亚太地区平衡中国力量出发,利用日本力量;那么现在则会从更广阔的视野,也即从塑造新的国际体制出发,利用日本力量。

其二,美国将更加关注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日本在重塑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与美国的合作程度。

——《美日关系显露新特点》,2013年4月25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19-07-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4 .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三八线”由美苏对日投降分界线逐渐变成了朝鲜两大政治力量的分界线。1948年8月15日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宋晓芹《苏联与朝鲜战争》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 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材料四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鲜“三八线”最初出现的原因。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2016-11-18更新 | 6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德国《明镜周刊》9月28日报道,今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引自国际在线2010年9月29日专稿
材料二 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表示:“柏林墙被推倒20周年提醒我们,能够让德国统一和欧洲团结,是多么难以置信和幸运。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从来没想过柏林墙在我有生之年会倒下。” “德国统一仍未完成……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无法达致(德国东部和西部)生活质素的平等。”
——引自金羊网200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20周年,默克尔: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是如何出现的?默克尔认为“德国统一仍未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