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联合的欧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欧洲”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曾有着不同的内涵。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征服。1751年,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这是世界其他部分不知道的。”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建立起了对自己文明优越性的确认,“欧洲”与“文明”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

到了20世纪初期,特别是在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悲观主义”出现了,欧洲文明进步观受到了强烈质疑。一方面,像斯宾格勒关于“西方的没落”这样的悲观论调流行开来,另一方面则有一些思想家在反思欧洲文明的危机,并且呼吁“欧洲精神”。

1973年,欧共体官方就发表了一份《欧洲认同宣言》,该宣言试图界定欧洲的认同性。欧洲的特性被认为是基于如下一些共同遗产:重视个体的生活态度、代议制民主的原则、法治、社会正义、尊重人权等。自此宣言之后,在欧洲共同体官方和欧洲民间,“欧洲认同”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和辩论的议题。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与“文明”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悲观主义”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认同宣言》带来的历史影响。
2 . 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2022-06-22更新 | 7238次组卷 | 4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