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欧剧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二战后,东欧国家纷纷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人民民主制度走向符合各自国情的民族道路。1989年,东欧国家先后开始向多元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学者称其为“东欧剧变”。下列有关东欧说法正确的是
A.东欧社会主义政治模式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十月革命推动东欧各国全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D.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一直完全机械照搬苏联模式
2022-05-24更新 | 85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 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2 . 1989年。东欧剧变发生。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解体,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原华沙条约组织成员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实现第一次东扩。据此可知
A.战后世界局势日趋紧张B.世界力量出现了分化重组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欧洲从分裂走向自主统一
3 . 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
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
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初到 80年代末,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以下分别简称西德、东德)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这一时期,西德对东德的经济政策更侧重于利用经济手段进一步拉近两德关系。在西德经济施惠政策的影响下,1970年“德国内部贸易”额为46亿西德马克,到了1988年增至141亿西德马克。西德赴东德的访问人次1970年为12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5555作方。东德赴西德的访问人次1970年为10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674万。1970 年两德间的电话线路数量仅为74条,全年通话次数为70万次。1988年两德间的电话线路增至1 529条,全年通话次数上升到4000万次。1975年至1988年,从西德发往东德的信件量年均约为7 400万封,包裹量年均约为2 600万件,从东德寄往西德的信件量年均约为9 800万封,包裹量年均约为930万件。

——摘编自王超《西德对东德经济诱变政策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德经济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德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
2022-02-23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百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局势剧烈动荡,柏林墙倒塌,新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北约和华约对此束手无策。在戈尔巴乔夫的倡议下,199011月,冷战后首次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与会的34国首脑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正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民主、和平和团结的新时期”;它指出:欧洲国家的新关系将“建立在共同恪守民主价值、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基础之上”,“各国人民权利平等和享有自决的权利”,在国家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争端和尊重各国政治独立”;它还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构化。它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达成共识的形式正式宣告了冷战在欧洲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同时为欧洲未来发展构画了取向。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欧洲巴黎宪章》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欧洲巴黎宪章》产生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上台之后,在外交方面进行革新,推行“新东方政策”,放弃使用武力,与西方合作和协调一致的同时,也要与东方达成谅解。这改变了以前政府要求“国家统一”的主张,承认两个德国的存在,但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两个独立的国家;特别强调民族统一,强调民族的概念和发展两德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两德人民互相接近,依靠共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来维系民族统一,最后实现国家统一。“新东方政策”开辟了联邦德国外交的新时代。虽然“新东方政策”面向的是整个东方,但鼓点子却是敲在两德关系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邦德国政府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向民主德国大力推行经济民族主义,两德之间的贸易作为内部贸易来处理,维护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市场,把双方经济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这为德国重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张才圣《从民族主义看二战后德国统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兰特政府“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能够重新统一的原因。
2022-01-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立陶宛共产党脱离苏共的行为是苏联领导人当时始料未及的,它加速了苏共的解体。此后,波罗的海地区的独立浪潮继续发展。立陶宛共产党脱离苏共的根源是
A.欧盟积极东扩B.西方和平演变C.苏联社会动荡D.民族分离主义
2022-01-21更新 | 34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8年,西德赴东德的访问人次从1970年的125万增长到555万;东德赴西德的访问人次从105万增长到674万;东西德间电话通话次数从70万增长到4000万;东西德之间贸易额从46亿西德马克增长到141亿西德马克。这体现了
A.区域集团化推动两德交流频繁B.欧洲的联合促进两德经济发展
C.苏联实力的下降推动两德统一D.东西德联系加强推动统一进程
2021-12-26更新 | 3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有些国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严重,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上述材料说明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改革对于解决东欧国家的社会危机没有任何作用
D.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是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2021-11-07更新 | 3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7世界现代政治
10 . 邓小平曾针对某国际形势提出指示:“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该指示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D.“9.11”事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