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美苏在国家大战略方面相互对立,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作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与对抗。于是,冷战就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党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又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等

材料三   冷战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各个大国要对付生产发展速度的变化、技术创新、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些发展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所能控制的。用俾斯麦的名言来解释,那就是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行程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在实施雅尔塔体系过程中产生重大分歧与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例。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
2 .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国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