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动荡并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下表是美国亚瑟莱维特公共事务中心1993—2012年就“俄罗斯精英视角下美国对俄敌对与友好程度”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些数据
咨询答案1993(%)2004(%)2008(%)2012(%)
非常敌对32.217.86.3
中立态度294825.330.8
相当友好55.517.83.723.3
很难回答32.80.41.7
A.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美俄关系
B.延续了战后的冷战思维
C.有效地缓和了美俄紧张局势
D.希望发展美俄友好关系
2 . 1991年7月31日,美苏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7年内把进攻性战略武器消减三分之一,即把各自拥有的核弹头削减至不超过6000枚。这反映出
A.霸权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
B.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
C.多极化格局促进世界和平
D.冷战范围超出军事领域
3 .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B.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2017-11-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当今美国仍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严重歪曲和攻击,这说明(  )
A.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冷战尚未结束
B.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C.美围绕开联合国随意侵犯他国主权
D.美苏对峙掩盖下的各种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
6 .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017-08-23更新 | 2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九月统练历史试题
7 .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B.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C.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D.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国际舆论,特别是英国媒体往往以一战类比当下国际关系,并指称中国像一战前的德国。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1月达沃斯年会接受英国《金融时报》和BBC的采访时迎合了这种舆论,称目前的中日恶化的关系让人想起一战前的英国和德国的关系。中日是互相依靠的经济体和贸易伙伴,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就像1914年的英德,但是英德间紧密的关系没有阻止两国紧张并导致冲突。对于安倍的此番发言,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随后作出解释称,安倍是为了说明要尽量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强调了中日两国对话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中日处于英德当年同样的状况。

——《中新网》

当今东亚局势与一战前有可比性吗,是否会引发大战,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2017-06-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文)试题2
9 .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10 . 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
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
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
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