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4年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弹”。中法建交后,美国深感“愤怒”,中日设置永久性贸易代办处,英国考虑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另有部分西方国家则产生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愿望。中法建交后各国的连锁反应说明了(     
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
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D.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2 . 在许多人看来,2001年“9.11”之后,美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牛津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提出,我们必须把“9.11”事件的重要性放在已有的历史趋势中,并进一步分析此后会出现的历史趋势。在下列选项中,与随后世界发展演变相符的有( )
①劳动力呈现出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②美国更热衷于对世界各国施加影响
③全球治理机制与国际协调得到完善   ④南北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严重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0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荣光褪尽的欧洲与大部分亚洲地区,惨不忍睹的废墟正直直盯着我们。当恶人的谋划或强国的欲求在大范围内将文明社会的框架化为乌有……万一眼下情况调转,某些共产主义或新纳粹主义国家垄断了这等致命手段,我不认为我们还能高枕无忧。对这种情况的恐惧很可能十分轻易地将集权体系强加于自由民主世界,而后果则令人不寒而栗。

材料二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1946年,在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苏联达成良好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在英语世界及其一切相关地区的全力支持下,使上述良好谅解在今后漫长的和平年份中维持下去。这就是我通过这次讲话向大家呈现的解决方案,我称之为“和平砥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1946年3月5日温斯顿·丘吉尔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后美军的重大行动

事件描述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
“沙漠之狐”行动1998年12月,美英以伊拉克“不同联合国核查小组合作”为由对伊进行军事打击
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
阿富汗战争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实施了2个多月的持续轰炸,塔利班政权倒台
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开始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境内的武装袭击仍在继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种种“情况”反映的时代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铁幕”“和平砥柱”各自所指,结合所学归纳丘吉尔演说的直接影响及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3)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2-1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4 . 1998年曾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乔治·凯南指出,“我认为这是一场新冷战的开端。北约一旦扩张,俄罗斯将会逐步做出对美国相当不利的反应。我认为北约扩张是个可悲的错误,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这种扩张会让我国的制宪元勋们九泉之下不得安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面临重大考验B.北约东扩加剧了俄罗斯的安全焦虑
C.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D.中国需要把握战略时机
2022-12-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9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4次大的调整,1990年提出“合作性戒备”安全战略,精简兵力强化联盟。1993年克林顿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概念,突出经济安全在美国亚太安全政策中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提出要在亚太构筑集体多边安全机制,克林顿政府的安全战略以“参与与扩展”作为其指导方针。1997年8月明确提出美国将推出“塑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将威胁进一步确定为地区性冲突、不对称挑战、跨国危险与“不可知因素”,突出强调跨国组织和势力的威胁。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针对美国安全政策的变化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2022-12-0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对峙时期,苏联、东欧受冷战影响而形成了长期对外封闭的科技体制,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驱动力,阻碍了他们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以高科技为龙头的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加大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并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该学者旨在表明(     
A.科技发展加剧了美苏对抗程度B.科技竞争力不足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C.美苏争霸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D.国际政治体系中科学技术居于主要地位
2022-10-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美国的国际秩序观

基本内容美国态度中国态度
国际政治秩序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盟友体系(军事战略)
人权高于主权(价值理念)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当代国际政治秩序,基本原则如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
国际经济秩序自由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奥巴马认为“中国正想要给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地区确立规则”,“我们应该来书写规则,我们应该来定义游戏规则”。为此,要推动高门槛的贸易协议安排,如TPP以及TTIP等。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勾勒出“我们VS你们”的语境,宣布美国退出TPP、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要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成正比;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一个创新、活力、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增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等。

——摘自赵磊《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拉丁美洲思想家们的志向,是和他们的亚非兄弟日益紧密地共同行动。穷国或穷洲没有力量单枪匹马地解决它们的问题,但通过合作,它们有可能克服自己的软弱和贫困。"而亚非拉人民则从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两条战线上开展了世界性经济发展运动。材料反映出(     
A.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缓和了世界矛盾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日益模糊
C.第三世界崛起利于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D.世界多极化日益依赖于经济全球化进程
9 . 1999年12月,二十国集团在德国柏林成立,其宗旨是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等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对话,……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提供一个共商当前国际经济问题的平台。据此可知(     
A.发展问题成为所有国家的共识B.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已提上日程
C.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有效遏制D.多边主义已经取代了单边主义
2022-08-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而中、俄反对态度鲜明,法、德(主张对伊拉克进行核武器审查)立场出人意料地强硬,法、俄甚至扬言不惜使用否决权。最终,美国也未能如愿以偿地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材料说明(     
A.美国霸权主义已经衰落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裂痕
C.多极化有利于制约单边主义D.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2022-07-28更新 | 517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