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解体和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贫易,并不纳悦”。“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怨并不相同。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的14年里,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育色金属等工业方面要实行合管。苏联坚持不允许第三国资本和人员以任何方式参预东北和新疆的任何机构以及经营性活动。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机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毛泽东与周恩来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中俄自1991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过10年来的健康发展,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上升到1994年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然后又提升到1996年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过,在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俄国也存在着“中国威胁论”的潜流,并衍生出“人口入侵伦”、“经济渗透论”、“军事挑战论”、“地缘战略矛盾论”等诸多变种。
——马云《面向21世纪的中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中国的哪些主权?以及对中国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为了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新形象,新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2016-12-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青海平安县一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