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 . 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
B.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
C.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
D.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
4 . 中国古代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对私自杀牛者,汉代规定“犯禁杀之者诛”;唐代规定“徒一年、明清规定“徒一百”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A.图腾崇拜源远流长
B.农业经济地位突出
C.宗法社会刑罚严酷
D.政府统治逐渐严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城市手工业发展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草市夜市的出现
6 . 【加试题】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多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历史解释
C.“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D.两种观点互相矛盾缺乏正确性
7 . 史识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以科学的史现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的结论和认识。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B.“明代织工曰:吾业虽践,日佣为钱二百缗,”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织造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皇家提供织绣产品
D.“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高峰,最远到达红海地区”
8 .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018-06-09更新 | 14014次组卷 | 1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