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2016-05-13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安徽六安市一中高三下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图为高中历史课本插图《浙海关商照》,其中可辨认文字有“通船人名册”“实”“乾隆”“廿五”“巡抚浙江部院”“行”。据此推理,它
A.是乾隆帝颁给民间商人的海船营运证
B.是清朝时外商递送给浙江巡抚的照会
C.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
D.能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
4 .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图

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