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2016-11-27更新 | 1032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质检(3月)历史试题
2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承重D.农耕经济的落后
2018-04-18更新 | 17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入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4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6次组卷 | 88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质检(3月)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6 .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2016-12-12更新 | 30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罗甸县高平实验中学上学期高三月考试题
7 . 下列是《唐末至明初我国年铁产量统计表》。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朝中统四年明朝永乐初年
207万斤824.1万斤2 162 144斤5 844 000斤19 575 026斤

A.冶铁产量的日趋增长B.冶铁水平领先于世界
C.冶铁业技术不断提高D.政府重视冶铁业发展
2016-08-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8 . 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
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
9 .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的实施来加强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旗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旗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016-08-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10 . 能反映战国时期新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B.封建城市的兴起
C.设郡县D.除井田,民得买卖
2016-08-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