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论语·雍也》上说:“犁牛之子骍且角,随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的子弟有“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说明当时(     
A.教育事业有所发展B.儒家文化广泛传播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儒家主要从事农业
2023-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开始大规模南移种植,并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北方旱作技术体系为南方稻作所吸收和改良;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小麦种植的南移(     
A.得益于耕作技术的进步B.促进了南北方的民族交融
C.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D.使南北方实现了完全统一
3 .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按照房屋、地产课税及经营资本多少把市民阶层划分十等,但重视节日之风与节日消费行为却不分贫富。富者极尽奢华,贫者“积累假借,更易新衣”。这表明(     
A.社会阶层流动加快B.城市发展刺激消费观更新
C.土地买卖频繁进行D.市场需求刺激纺织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2-06-27更新 | 1977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流动无疑包括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两部分。明朝人江盈科对纵向流动总结了一条变化规律,其向上的流动规律:贫穷之家→温饱之家→文墨之家→瞽缨之家→富贵之家;其向下的流动规律:富贵之家→歌舞之家→鬻贷之家→贫穷之家……明代社会的横向流动,首先体现在人口的分化和等级制度的解体上。自明代中期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分化……传统“四民”中的农,由于“不乐其生”的原因,开始寻求两条新的出路:富者趋末经商,贫者货产僦(租赁)庸。其次,人口的横向流动,广泛的移民层的存在,则是明代社会横向流动的另一标志。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据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流动与国家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农民家庭需要定期“换土易居”,即“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饶境(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春秋战国及以后“换土易居”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国家加强了土地控制
8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59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和核心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保持着巨大的顺差。中国的瓷器、丝绸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商品的出口换来的大量白银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的贸易出口顺差。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的双向互动,见证了明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成为了明朝走向世界的纽带,使得明朝参与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初步架构,在世界贸易的整体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陈延轩《浅析明朝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之关系》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倾销地区的范围更加扩大。同时中国丝、茶等大宗商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英人赫德、李泰国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致使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开始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内某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城乡各地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许多手工业工人和部分农民破产失业,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雇佣工人。

——据田兵权《试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演变》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表现之二,是促进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白种人跨出了欧洲,首先来到非洲,接着征服了美洲,并就此定居下来。美洲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残酷地虐待与屠杀,人口锐减,造成美洲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结果,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种汇合。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造成许多混血种人,种族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

——据池小平《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和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国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种流动产生的影响。
10 .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022-06-16更新 | 13751次组卷 | 107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