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8 道试题
2 .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2020-11-20更新 | 479次组卷 | 2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明中期以后日渐衰落,其原因主要是
A.新航路开辟,旧航线日渐萧条B.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衰落
C.国人思想保守,不愿出海贸易D.明中期以后对外政策日趋封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020-11-17更新 | 80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六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如下表所示,影响分布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政区名)汉武帝元封年间(州)西晋前期(州)唐贞观元年(道)北宋元丰年间(路)元(省)
分布状况北9南4北12南7北5南5北9南14北5南6
A.统治区域的变化B.经济地位的消长
C.地方机构的变革D.政治中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商业文书的种类比较丰富,渗透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关于租赁、借贷、雇佣等方面的文书出现,且每种文书还可以更详细地划分,如买卖契约就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为活买卖契约和绝买卖契约,或者即时买卖契约、赊买卖契约和预买卖契约。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契约体系相对完备B.政府对社会管理加强
C.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D.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7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科学家地域分布统计表(部分)。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西学驱动南方科技进步B.经济格局变动影响区域文化发展
C.黄河域经济出现严重衰退D.理学促成南北形成教育均势
8 . 宋代开封“百姓多侵街盖屋”,虽“毁之不敢有怨”,但皇帝依然强调“除大段窄隘处量加撤去外,无令过当拆屋”。开封街道司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允许小商贩在连线内设摊、开店,还规定“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这说明当时
A.城市管理制度蕴含人性化因素B.政府干预市场的色彩浓厚
C.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D.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9 . 下表是有关唐代社会生活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唐代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江南地区雇佣劳动渐趋普及D.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2020-11-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B.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
C.官员鼓励海外贸易的活动D.市场扩大推动桑蚕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