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9 道试题
1 . 在明朝中后期的云南,对达到采挖规模的银矿,官府会指定地方富户充当“硐头”,负担采挖银矿“一切工作公私用度之费”。由硐头招募精壮“义夫”做工,“义夫”不直接受官府统辖,仅受硐头约束,彼此以利益维持。这一做法(     
A.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B.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
C.弱化了当地官府权威D.推动了民营工场发展
2024-04-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下图所示为一份考古发现的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据此可知,当时(        
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白丁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十三岁小女
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四十四亩已受二十亩水业
二十三亩□分
一亩居住园宅
合应受田一项三十一亩
八十七亩未受
A.小农经济大量破产B.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
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2023-04-03更新 | 315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有轻耕重读的倾向;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唐末章仔钧的《章氏家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此后人们从宣扬“勤耕之家,苦读荣身”,进而提倡“耕读传家,立己达人”。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
C.儒家伦理与现实相悖离D.科举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     
A.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B.文人精通纺织业技术
C.纺织业的生产效率高D.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2023-01-14更新 | 132次组卷 | 29卷引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生产工具或劳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出现了人们用纺车纺纱的场景
②出现了灌溉工具筒车
③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④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记载北宋“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反映当时成都(     
A.市场商品较为单一B.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迅速
C.市场管理比较混乱D.手工业生产呈专业化态势
7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代农书《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不仅提出应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相应的耕作程序,同时还指出应根据各种作物生长的不同时间来掌握其种植的具体时节。由此可见,汉代(     
A.农业生产环境改善B.天文历法比较发达
C.重农政策得以推广D.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10 .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9-08更新 | 5668次组卷 | 7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