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耕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简述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和对当时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2019-04-24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下图)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
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3 . 从《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是(图例中农业税要加点区别(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税不断稳步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高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4 .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A.部分草市发展为城镇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城以盛民也”,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等级地位。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趋势。

2018-03-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6 . 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B.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
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这反映当时农村
A.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2017-08-10更新 | 30次组卷
8 . 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通过对该表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地区
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2.353.2
江淮地区15.223.445.6
西南地区3.97.19.2

①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②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 . 读表X,苏州与松江两地市镇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表X苏州、松江市镇数量统计表
时间苏州府松江府
1551-1722年128113
1723-1861年157167
1862-1911年264369

——摘编自范毅军《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
A.地缘经济因素的强大助力
B.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
C.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
D.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
10 . 明朝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如此描述杭州城,“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橘,温之漆器,金之酒”齐聚于此。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
B.商品生产存在地域性差异
C.长途贩运贸易的全面展开
D.杭州是当时全国的经贸中心
2017-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铜梁县一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