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C.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杜甫有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你认为诗句描写的应是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彩瓷
2018-03-06更新 | 8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3 . 1759年,10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该“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A.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只限广州一地
C.清政府关闭两广地方,禁止两广与外商贸易往来
D.外国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4 . 有人认为:中国在明朝时已经开始出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趋势。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地位
C.租佃关系的发展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
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
2017-08-06更新 | 1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铜陵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7 .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
2017-02-17更新 | 2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9 . 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
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
C.不利于商人的发展D.从政治、经济地位上打压商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