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1 . 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这表明
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   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材料四   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指什么?“本”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这一种人?
(4)材料四所述家业是什么性质?“商贾”与“家业大饶”实质是一种什么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
4 . 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逐渐增大,主要指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加剧了统治集团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 .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赋税的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严格管理
6 . 北魏初年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在这一制度下
A.农民可以自由从事工商业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农民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2014-09-1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9月入学定位考历史试卷
7 . 1974年及以后,河南信阳考古发现了两批蔡国的春秋铜器和战国铁器,青铜器用于祭祀,铁器多用于农业生产。材料说明当时
A.生铁铸造由蔡国独断经营B.青铜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农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信阳
2014-09-1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9月入学定位考历史试卷
8 . 据学者研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的直隶一些地区,有地10—40亩者占全区户数的51.5%;乾隆时安徽霍山县“中人以下咸自食其力,薄田数十亩,往往子孙守之,佃田而耕者仅二三”。材料反映的主要土地制度(        
A.是中国古代一贯的土地所有制B.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产物
C.是小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基础D.是清代后期走向衰落的诱因
2014-09-1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阳东广雅中学高三8月开学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D.西周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制度
10 .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庄园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D.集体耕作方式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