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1 . 下面为我国古代关中地区水利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地域为战国时期郑国统治范围
B.图中的“河水”为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
C.图中的三条人工河道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D.秦汉时期我国已经高度重视农业水利事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2014-07-14更新 | 261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这里的“三服官”和“工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
4 .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农商皆本D.重商抑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业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7 .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西汉初期
A.政策的松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古典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数十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中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