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
A.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5-31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学者指出,清代押租制(指农民付给地主货币作为抵押金来换取土地经营权)是一种“筛选”,它使许多农民因付不出押金而被摒除在押租佃户之外,而使另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农民成为押租佃户。佃农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转佃,更是一种“再筛选”。这
A.缓解了农村中的贫富分化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流行态势
C.使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D.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 宋代诗人范成大曾记载夔州(今奉节)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刀斧砍)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据材料可知,当时川渝地区
A.普及精耕细作生产模式B.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C.成为全国主要粮食产地D.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大
2022-05-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南宋时,绍兴城东南二里外的开元寺前,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大型灯市,百物汇聚,场面宏大,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众多商人。绍兴城内外市场众多,位列宋廷宣布的40个“大邑”前茅。由此可知,南宋
A.夜市发达促进城市繁荣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草市兴旺助推城市发展D.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岁可省江、淮漕(粮)百余万(石)”。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必要性B.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C.元朝重视发展北方的农业D.明朝的赋税仰仗南北漕运
6 . 重庆历史上经历多次大移民,形成而今“行千里、致广大”的地域特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川渝地区天灾战乱不断,出现“有可耕之地,而无可耕之民”的状况。清初从顺治到乾隆时期,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无主荒地,听凭百姓垦种,永占为业”“荒地耕种,十年起科”。据统计,清初重庆府人口约23万,到1820年已达230余万。重庆府初耕地从167112.4万亩,到1728年达1259.76万亩。期间红苕、烟草伴随移民传入,形成“田种禾稻、山种杂粮”的格局。移民中的汉族、土家族、壮族、回族等定居川渝后,在元、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深入互动。

——摘编自周勇《“湖广填四川”与重庆》

材料二193711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引发全国各界向西南大迁移。到19406月底止,内迁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12万多吨。重庆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重工业资本约占50%,改变了战前轻工业占优的状况。内迁重庆高校有中大、复旦等31所。1946年,重庆人口增加到124.5万,内迁人口包括有政府及各事业机关人员、沦陷区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学生、产业工人以及其他难民。随迁渝者日众,饭馆内苏(州)常(州)式的小馒头、汤包也都成为常见食物了。

——摘编自张瑾、龙海《抗战内迁大移民》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1964年国家定位把重庆地区“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器设备的基地”。1965年开始从沿海内迁了大批企事业单位,随迁的包括管理人员、熟练技工、科技人才等。经过三线建设者们的艰苦努力,重庆逐渐建成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他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10月,中宣部将“三线精神”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摘编自田姝《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川渝移民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内迁的背景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三线精神”的理解。
2022-05-15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五)历史试题
2022·四川成都·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宗法社会日益解体
2022-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重庆卷)
8 . 如表为明代不同时期法律、法规对违禁下海囚犯处罚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了嘉靖时期
处罚缘由明太祖(大明律》《嘉靖问刑条律》
携带一般违禁物品下海杖一百发边卫充军
携带重要违禁物品下海纹刑斩刑,并枭首示众
官吏通同犯罪除死罪外,罪止杖一百,不连累子孙除死罪外,发边卫永远充军,并且取消子孙永袭的权利
A.社会矛盾逐步缓和B.倭寇侵略危机已被消除
C.对外政策更加保守D.民本思想受到政府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西周末年,土地在百姓手中逐渐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出现了许多以土地易马匹、器具等的情况,并有相关交易契约作为商业凭证。由此可见
A.井田制出现瓦解的迹象B.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行为
C.商业契约体系较为完备D.以物易物成为主流交易方式
2022-05-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重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奢侈之风盛行,这一风气最先起源于官宦之家,后来有些下层民众的妻女也都衣绸戴金,甚至有些地区的人们竞相以穿华服为夸耀。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官宦之家推动社会变革
C.社会成员地位渐趋平等D.技术进步冲击等级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