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2020-11-03更新 | 50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根据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绘制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3 . 元《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包孕着古今罕见的歌咏各种农器的系列诗作与插图,描摹了各种农田器物的样态,晕染出一代农学家身体力行于科技救民、科技助农的真切形象。下列诗句和下图相符的是
A.牛磨人俱转,车旋水即流。争如霖雨足,所至息人牛。
B.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C.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D.从来激浪转筒轮,却恨翻车智来仁。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宋以后的时期,特别是南宋和元及其以后,在文学上和过去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即文学已不是只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也为平民服务(这一现象其实发物于唐代),即为商人、差吏城市手工业者等服务。”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文人政治的勃兴
C.文学作品世俗化D.理学思想的兴起
5 . 从如图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早期
A.政治中心不断向西推进B.经济重心已有南移之势
C.空间差别导致文化迥异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空间
6 . 宋太宗曾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两浙诸州,纸扇芒鞋及细碎物,皆勿税。”之后,真宗、仁宗屡下诏令,减免了许多杂税。据此可知,在宋代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商人地位得到提升
C.重商成为了社会共识D.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7 . 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
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
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8 .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鹍《棣怀堂随笔》中说:“吴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9 . 民谚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部分的重要纽带,而政府的决策则直接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舆服志三》

材料三   (清代)承办洋商业务的行商(注:十三行华商)对洋船负全面的责任,他安排洋商住进合适的商馆,向他们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当他们的商务办完,洋人就须立即离开广州,或是回国,或是去澳门过冬。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市”的管理制度,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局面最早什么时候被完全改变。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首倡者,分析其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行商”产生的政策背景,并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10 .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指出:“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下列所示的耕作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