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吐鲁番各地的税收,足够供应整个西域地区军资、行政费用的需要;当时有人一次就买丝25公斤、金0.5公斤,也有人一次买香料286公斤。这一记载反映出唐朝时的吐鲁番(  )
A.成为西域军资、行政中心
B.盛产丝、金、香料等物品
C.成为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
D.收税成为行政事务的中心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太宗本纪》记载,宋朝雍熙二年九月赵光义“禁海贾”;明《续通考》记载:“凡外夷贡者,……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清圣祖实录》载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南巡时,见船厂问及,咸云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这些记载
A.属于官修史料不足为信
B.说明宋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
C.无法确证古代外贸政策
D.证明康熙时期鼓励海外贸易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在中国,家族内部所有子女均分财产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死后,其财产要被分割,商业资本规模缩小,……第二代死后,又要面临再一次“分家”,如此几代,资本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难以有效地积累。商人之家大体逃不过三代而衰的命运。……16~17世纪,英国社会中开始借鉴土地贵族阶层的长子继承制。英国贵族和地主阶层为保持家族和血统的连贯,规定财产和爵位统统由长子继承,商人所拥有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财产只有由一个人继承才能避免被分割而逐渐减少的命运。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


材料二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这一变革使徽州盐商“一败涂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洋沙、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选口日增,使徽商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至清光绪中叶,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徽州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两国商人在生活方式和财产继承方面的不同,并据此分析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2017-11-1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4 . 《广志绎》载“(晋商中的)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富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产可屈指矣。盖是富者不能遽贫,贫者可以立富,共居室善而行止胜也。”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B.“伙计”有利于晋商发展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D.晋商是当时最大的商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要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而西太平洋贸易圈则含有很大一部分朝贡贸易。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东亚各国的友好交流,最终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英]罗杰・E・巴克豪《西方经济学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估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不仅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并获得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当代中国政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这既是对建国以来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既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政府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国际作用。

——引自《浅谈朝贡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外交创新》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太平洋贸易圈与地中海贸易圈二者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2019-04-23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零诊”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20年
价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7 .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并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材料五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5)根据材料六,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材料七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2013-04-03更新 | 9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