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
朝代名称效益
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
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些工程的兴建
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
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2-07-12更新 | 165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2022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明朝后期姚旅提出,“古有四民……以为今有二十四民”,除士、农、工、商及兵、僧之外,还有道家、医者、卜者、星命、杂刷等十八民。这十八民者,皆不稼不稽,却“家悬钟鼓,比乐公侯”。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程朱理学失去正统地位B.商品经济繁荣
C.朝廷废除重农抑商政策D.人口急剧膨胀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
(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9世纪晚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表明科技进步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其成果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什么新发明?
2022-06-14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2022-06-08更新 | 6493次组卷 | 56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国家授权许可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
2022-05-31更新 | 203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裘卫四器之一,裘卫四器的铭文记录了一庶姓贵族卫快速积累土地、财富,成长为大贵族的过程,铭文中透露出卫对“获取大量土地”的自豪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所有制度松动B.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C.荒地得到大量开垦D.血缘政治得以强化
2022-05-25更新 | 121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
7 . 外来因素的冲击和本土因素的积淀促进了文明的转型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

——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材料二: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中国的精彩,就是中国人在过去四十年内,或者说是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段内,几乎完整地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开始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

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十来年,我们大致完成了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中高端基础设施等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张维为《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中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指出此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战败给中国造成的“巨创深痛”。有专家指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请从列强侵略方式与经济结构变动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推动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经济因素。并就此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我国在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那时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组织形式已是农业国家“村社主义”的成熟形态。能体现材料中“村社主义”内涵的是
A.集体耕作B.家庭生产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
9 . 下图是我国曹魏时期发明的农田灌溉工具翻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出当时的生产状况属于
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农庄经济D.不重视水利
10 . 地图是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对下图反映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时期五胡迁入汉族活动区B.西晋时期北方人民迁入江南
C.东晋时期北方出现十六国D.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