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清代,梅菉镇出现槟榔行、木履行、打铁街等等,而且这并不局限于梅菉镇,雷州府海康县甚至在明代就出现猪羊市、鸡鹅市、鱼盐市、米毅市、槟榔市、布帛市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市镇经济实现长足发展B.专业性市场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2023-06-04更新 | 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港口城市繁荣。以下关于宋朝的历史记载,可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①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
②置立榷场于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别置蕃市以居来者……使利归于公,货通天下。
③泉南(泉州)地大民众,为七闽一都会,加以蛮夷慕义,航海日至,富商大贾,宝货聚焉。
④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富人大姓,皆得乘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08更新 | 46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三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明代万历时濮镇“改土机为纱袖,制造绝工,濮袖之名遂著远近;……远方大贾携橐群至,众庶熙攘于焉往”。南浔、乌青、震泽、盛泽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反映了(     
A.市镇经济的繁荣B.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C.海外贸易的发达D.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2023-02-22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莽在分析汉代田赋时指出,汉朝减轻了田租负担,采用“三十税一”的制度。豪强侵占农民土地后,依附豪强的农民要按照“什税五”的标准向,其上交收获,豪强则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再向中央纳税。这说明(     
A.王莽为代汉自立寻找理由B.西汉佃农的经济负担沉重
C.地方拥有独立的赋税体系D.豪强对中央集权产生威胁
2023-02-21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4货币与赋税制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
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
2023-01-26更新 | 615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9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在研究基础上绘制了南宋米市场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南宋(     
A.自然经济趋于瓦解B.自耕农经济地位提升
C.政府放松抑商政策D.城市经济稳定性增强
2022-10-19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练)
8 . “船队必须持有礼部颁发的通行证,才可以在市舶司所在地的港口上岸,一面进行贸易,一面等候朝廷的入京许可。一旦获得许可,船队便在官员护送下前往京城,下榻会同馆。(船队)在向朝廷递交国书、贡献方物后,携带的货物才可以在会同馆附近进行交易。”该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贸易B.唐朝汉志商道贸易
C.明期的朝贡贸易D.晚清通商口岸贸易
9 . 明朝:致力于维护____体制和____贸易体系。
2022-09-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10 . 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说明当时(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
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
2022-09-09更新 | 1117次组卷 | 18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