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
A.青铜冶炼技术B.青铜造型艺术C.铭文书法艺术D.铭文具体内容
2 . 史料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早期形态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读如表,这反映了
宋朝天禧年间岁入表
岁入种类岁入备注
商税550万贯史料原文中的商税是840万贯。估算方法:四川铁钱440万贯,折铜钱150万贯;加上川外400万贯铜钱,估算商税为550万贯。
酒税1017万贯
茶税330万贯
盐税340万贯
18万贯
92万贯
87万贯
合计2144万贯

A.宋朝百姓赋税沉重B.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农业生产破坏严重D.宋朝抑商政策已经废除
4 . 明代在江浙、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有史料记载:禁令之下,“漳闽之人与‘蕃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020-04-24更新 | 4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山西平陆汉代壁画里描绘着这样的场景:地主庄园的城堡及依附的“部曲”、“兵家”,是对抗农民的工事和武装;地主监督农民从事耕种;双牛牵引耧车和大型犁铧。可见平陆壁画
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普遍使用B.印证了汉朝社会矛盾突出的事实
C.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的相关史料D.体现山西艺术创作水平日臻成熟
7 . 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彩瓷的发展也飞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色彩发展到后面极为华丽。而且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极具收藏价值。这些现象反映了(     
A.明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繁荣趋势B.郑和下西洋全盛时的特点
C.手工业发展促进民众审美变化D.手工业产品国际化的程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10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个体农耕
D.铁犁牛耕
2016-12-12更新 | 1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