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据《隋书食货志》载:晋自过江后,凡买卖奴婢、马牛、田宅,凡有契据者,所值一万钱,官府抽商税400钱。由卖者出300钱,买者出100钱。如无契券,则随物估值,亦收百分之四,宋、齐、梁、陈无不如此。此现象反映了
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商税成为主要税源
C.商品经济发展活跃D.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2021-06-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南宋时平江府的直塘市和横金市都有颇具规模的米市,有的米商“贮钱米万计”,商人张子颜一次就从设在横金市的仓库中拨出储米2500石资助军队;同府吴县吕山市有远近闻名的药材市场,汇集了各地各类药材,“金石草木之英,象犀龙麝之珍,鸡首稀苓牛溲马勃之贱,皆聚而有之。”这说明此时江南
A.区域生产单一化B.确立全国贸易中心地位
C.集市发展专业化D.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3 . 据统计,考古人员在河南、河北、江西、陕西等七省三十多个地点发现近二百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包括开垦土地、中耕除草、收割庄稼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所必需的农民具,相当部分农具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己用于农业生产
D.青铜农具提高了小农经济效率
2021-06-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木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
B.区域间长途贩运繁荣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D.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2021-06-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21-04-29更新 | 421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广东佛山原来只是“孤村铸炼”,明永乐以后,“番船始集,诸货宝南北巨输”,居民至“几万余家”,“工擅炉冶之巧”。据此可知,佛山发展成为市镇的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对外贸易的繁荣D.手工业形成规模化经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簿》《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簿》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A.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B.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政府鼓励租佃关系发展D.定额租制利于缓和冲突
8 .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促使政府对外开放
2021-03-19更新 | 3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0 . 右图“市集砖刻画”反映了宋朝之前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