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3)据材料四归纳:面对经济的变化,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 .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 . 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耦犁     ②曲辕犁     ③冶铁鼓风水排     ④铁制农具
A.④②③①B.①③②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4 . 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
①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②纺织业显著发展
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 .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灌溉工具革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下列有关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曹魏时的翻车
B.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C.汉朝的漕渠
D.唐朝的风力水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B.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C.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D.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但不占主要地位
7 . 围绕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
B.开始出现于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
C.涉及范围主要包括一些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D.以纺织业为例,“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正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010-07-13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