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北宋时期,政府向盐民收食盐,或由官府运输,转卖于民间,或转售给商人,由商人运销。有时官府因为运盐过多,或盐价过高,销售不出,就直接配给于民,勒令输钱。可见,食盐专营(     
A.满足了百姓需求B.稳定了食盐价格
C.促进了商品流通D.增加了政府收入
2023-02-0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两张图分别呈现了汉代北方地区与唐朝江南地区的犁耕工具,后者相较于前者(     
A.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改变了家庭式劳作方式
C.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推动小农经济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相似。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明代(     
十西都七保汪牙保承租有山壹片,坐落七保金坑源大坞一千一百卅八号,口口亩,其山东至大丘田随小陇上至降,西方初原,南至降,北至坑。今为无钞支用,情愿将前项四至内山地并苗,尽行立契出卖与同都人李原清名下,面议价钞陆贯文。其钞当日交足,……如有家外人占拦及重复交易,四至不明并是卖人板当不及买人之事。今恐无凭,立此文契备用。
洪武成十陆年十月七二日 出卖人:汪牙保(押)

A.租佃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社会缺乏诚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按照秦朝制度,地方官吏不得将一家农户的两个男子同时征发戍边,不准农业劳动者在春耕大忙季节离开农业生产岗位,及“居赀赎债”的“罪人”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季节也准许他们回家二十天进行耕作等。这些做法旨在(     
A.缓解国家面临的财政困难B.纠正秦国经济法规的弊端
C.确保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D.加快农业管理的革新步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阳光指标调研)(延期)历史试题
6 .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清晨从“南山”前往长安,进城后“牛困人饥日已高”,但他却在“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B.专卖政策的实施C.坊市制度的实行D.朝贡贸易的制约
2022-01-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清运河的畅通,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崇拜日益增多,北方的神灵也“泊去”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理学在民间缺少了思想根基B.明清商业繁荣贸易发展较快
C.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D.运河畅通促进南北经济平衡
2022-01-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人口南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过去,从在黄土地上进行旱作,到发展出与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灌溉农业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耗费了古代中国人数世纪的努力。在约公元前600年以后,中国人在物质技术上、政治上以及传染病的适应方面,都获得了在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生存的能力。

古代中国人在南下潮湿地区时,越往南行进,越受到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疾病带来的威胁,南方湿热的环境可以滋生出更多的寄生物。因此,长期以来,中国人在移居南方这一问题上进展非常迟缓。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麦克尼尔在中国古代人口南迁问题上的研究结论,并分析其理由。
(3)举一例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南迁产生的历史影响。
9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70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选修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一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下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隋唐大运河

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区域间的长途贩运
C.适应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
2021-07-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