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 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
A.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
B.闭关锁国已经形成
C.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
2018-12-20更新 | 419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A.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
C.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
D.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商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7 .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思想解放的程度B.中央集权的强弱
C.经济结构的差异D.海军实力的高低
2018-06-03更新 | 2496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封建剥削的残酷B.滥发货币的影响C.垦田面积的扩大D.唐代农业的发达

9 . 【历史—历史上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自963年宋太祖在广州建立北宋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宋又先后设置了杭州、明州、泉州等8个市舶司。市舶司对商舶货物进行抽解和征税等。为招徕外商,扩大与其他国家地区交往,宋太宗派出官方使团前往东南亚各地招徕外商,以政府使者身份往返于各国以促进双方贸易,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宋朝还指令各地方官和中国商人努力招诱蕃客。当外商离港时,市舶司举行“犒宴”送行;在外商集中的广州港和泉州港设置“蕃坊”,由宋朝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担任蕃长,并授予相应的官衔;设立蕃市,便利外商在华贸易活动;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弟就学。宋朝规定,外商遇市舶司或地方官重征或强行收买舶货,有权越级上诉;对沿海遇到困难的外国商船给子援救,并提供食宿和遣返的便利条件;居宋外商不幸死亡,其遗产由市舶司按照“户绝法”依法公正处置。

摘自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概述北宋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发展外贸措施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之前,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这些发明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正如欧洲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所指出的:“印刷术使文学改观,火药使战争改观,磁铁使航海术改观。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没有一支宗教派别,没有任何伟人曾产生过比这些发明更大的力量和影响。”15世纪开始三十多年间,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远征航队中最大的船只长140英尺。从而使国际上一致认可15世纪初,中国科技仍领先于西方。15—17世纪初,中西方的科技位置发生倒转。西方人在文艺复兴的大旗下,从思想领域、文学艺术到科学技术各个方面几乎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导致了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生。相反,中国在这两个世纪,却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停滞不前。到17世纪初,原先在应用技术方面领先的地位已丧失殆尽。再过了两个多世纪,中国的天朝大门便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所轰开。

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重新恢复活力。随着战争与商业贸易的兴起,欧洲民众开始打破桎梏,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手工业工场的兴起,而手工业的兴盛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市场的需求也促使欧洲的新贵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新航路”运动。更重要的是,商品经济打破了原来地主对财富的垄断,新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新技术、新科技的最主要推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同时,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基督教的思想禁锢,而罗马救廷忙于与致力于宗教改革的新教徒争斗,自顾不暇,整个社会的思想气氛活跃。这些都催生了工业革命。

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并分析15—17世纪初中国各方面都停滞不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出现的历史条件,并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