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逐渐过上定居生活,而定居的人们对煮熟和储存食物的用具则有强烈的要求。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许多距今六七千年的村落遗址中,都发现了专门的制陶场所。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A.扩大了村落居民贫富差距B.使原始人类逐渐走向定居
C.源于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D.得益于跨流域的文化交流
2022-01-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在《明实录》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抑末”一词出现了6次,而“通商”一词出现了15次。这折射出明朝
A.政府决策顺应地理大发现潮流B.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C.新经济因素推动外交方针调整D.重农抑商不符合统治需要﹒
2022-0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汉江流域的开发

材料一   随着南宋湖北地区军事战略地位的上升,汉江漕运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汉水运量增大,而官府所付漕运脚钱不仅没有增加多少,反而由于支付湖广会子,而实际脚钱呈下降趋势。以当时市值而论,2700文湖广会子才可兑换一贯铜钱交子。由于湖广会子贬值严重,到达鄂州的纲船听说要改拨襄阳,没有不张皇失措的。另一方面,汉江下游嶓冢、仓浪、大别一带,水势湍急,但从汉口溯流至郢州,滩碛比较少见,行船尚不算困难。郢州、襄阳以上水道有所谓36滩之险。纲运至此,必须换上数百小舟转漕,谓之“般滩”,所需费用大大增加。

——摘编自王瑞明、雷家宏《湖北通史宋元卷》

材料二   明末清初80年间,受战乱和人口锐减的影响,汉江航运一度比较冷清。随着康熙中期社会秩序的恢复,汉江上游人口的大幅度增长(部分来自于周边人口涌入),由于汉江流域尤其是山区耕地及亩产增加,经济作物烟草、药材、漆树、油桐、木耳、香蕈等扩种,农业商品化率的提高,以及秦巴山区手工工场的兴办,到乾隆年间有了明显变化,嘉庆、道光两朝形成汉江航运繁荣时期。与此相应,汉江干支流一批城镇逐渐兴盛起来,如汉中港、兴安港、老河口港、襄樊港等等。在汉江流域城镇和集市的流通货物品种,基本上都是日常用品,并且借助汉口镇大批的商人群体,大大加快了本区域的商品流通。

——摘编自张笃勤《文化视域的汉江与武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汉江漕运的主要困难,并说明此时期汉江水运地位突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1-12-10更新 | 357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2021-06-15更新 | 4793次组卷 | 4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