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北宋时期南北方进士所占比例的情况,这一现象
时间(年)960—997998—10201021—10631064—10851086—11001101—1127
北万占比38.42%18.63%12.49%6.61%5.17%2.86%
南方占比61.58%81.51%87.51%93.39%94.83%97.14%
A.说明南方士族力量强大B.反映南北分卷有利于南方
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源于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021-06-02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泣,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20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编自央视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江南三角洲地区粮食出现严重短缺的原因,并简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农书》:“方于耜、举趾之时,出居中田之庐,以便农事;俾采茶薪樗,以给农夫。治埸为圃,以种蔬茹……又墙下植桑,以便育蚕。古人治生之理,可谓曲尽矣。至九月筑圃为场,十月而纳禾稼,则岁事毕矣。”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生活的富裕安逸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十分落后
2021-05-22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记》中关于汉代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的畜产,安邑的枣,秦燕之粟,蜀汉江陵之橘,淮北常山河济间之获,齐鲁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木材等。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区域性市镇的出现B.全国性商业流通增强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手工业技艺水平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以下是有关文献中关于神农氏的神话传说,据此可推知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墟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淮南子》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
A.神农氏所处时代已有了原始农业B.神话传说不能反映历史的真相
C.抵御疾病毒伤是先民的首要任务D.人们开始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303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化的实用性和娱乐性B.科举教育的发展要求
C.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D.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2021-05-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与汉唐相比,宋代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收入。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可行主要得益于
A.缴纳岁币以换取边境的和平B.土地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C.二府三司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
2021-05-0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勘合是明朝行政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纸质凭证或文书。1383年,明政府命礼部颁发勘合文册规定:凡贡使至中国,必先验证勘合之真伪,无勘合或使用假勘合者拒绝入贡并捉拿法办。勘合文册
A.扩大了明朝外交范围B.使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C.规范了明代朝贡贸易D.促进明代外交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明朝时期,集市交易的间隔时间,大约十天一次,至清朝,全国大多数省区的集市都以每旬开市两次、三次最为普遍。这反映了
A.政府对集市贸易限制的减少B.重农抑商政策被逐步废除
C.商品经济在农村居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
2021-04-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