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明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引发众多学者的思考,提出转型或者变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下图为《晚明大变局》一书部分章节目录。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从上述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郎织女传说”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2020-04-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材料二: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纱。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
2022-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货币的流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

材料二   明朝中期.朝廷被迫驰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朝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以银为本.以钱为末"。

——以上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货币流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货币流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所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代,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甚至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有人则认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


请根据已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史籍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便服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赴观焉。……南都(指南京)服饰,在庆、历前犹为朴谨。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新月异。”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兄弟当分,异居异财。”“婚娶颇多论财,嫁女竞侈,穷极靡丽,富贵妆资从厚。”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比较唐宋书院分布图,指出宋代书院分布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史实,概括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1-11-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周以后,当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化刚刚起步的时候,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商品交换也悄然出现。中国古代地主占有的剩余劳动主要是谷物地租,手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制品极其有限,这样就使地主经济不可避免地要与市场发生较多的联系,以解决消费品的不足。广大的个体农民局限在小块的土地上,生产手段更为有限,他们只能通过出卖剩余农产品以换取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再者,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府对于土地所有者的赋役经济关系以及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统治政策,也都在客观上打破了区域间货物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较早发展。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特别是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了商品经济的依附性,从而使它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的变迁而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就总的趋势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向。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产生的因素。
10 . 关税的征收由来已久,并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买故干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徐信艳王昉《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关税征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些特点产生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一九三一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骞不仅著书立说,还发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198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税条例》和新中国第二部《进出口税则》,明确指出了关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进出口税则》采用了当时国际上通用的、比较科学的商品分类目录,将进口税设最低和普通两栏。从1985年到1991年,根据各种情况变化,我国对税率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调整,先后调低了83种进口商品的税率,调高了14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

——曹泉《中国关税政策效应分析》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中国关税政策的基本特点。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关税征收的因素有哪些?
2019-05-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五县区(部分县区)高考二模-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