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祁太平一带有谚语流行说:“坐官的入了阁,不如在茶票庄当了客。”可见其激励有多丰厚。比如著名的晋商毛鸿翙,年幼时家境清寒,十几岁在西裕成颜料庄当学徒开始,到二十几岁提拔成颜料庄二掌柜,1823年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毛鸿翙为日升昌二掌柜。后来因为与大掌柜的不和,毛鸿翙出走并在1826年担任了蔚泰厚票号的大掌柜,不久又兼任了东家新改建的另一个票号新泰厚的大掌柜,在两个票号中毛鸿翙都顶有身股1股。利用在蔚字票号担任大掌柜的二十多年的分红和自己的不断经验,毛鸿翙逐渐建立和发展起自己的产业,先购置土地,然后设立粮行、布庄、烟店、烟厂等,到1865年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出资创办了自己的票号蔚长厚。毛家的资产究竟有多少,尚无详细资料可查。但在1875年山西赈灾捐银中,毛鸿翙的孙子毛履泰捐银达8400两,钱1300千文,排名只在日升昌票号东家李氏之后,其富有可见一斑。

——《中外管理杂志.晋商的股权激励》

材料二咸丰年间,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有“山西票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百余年。……在清末民初衰败下来,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原来依靠的清政府衰败灭亡了,再加上外敌入侵和国内战乱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其自身没有摆脱其在封建制度下局限性。随着票号在国内繁荣了100多年之后,巨额的赢利和分红滋生财东与掌柜的腐化堕落,导致票号内部管理混乱、规章废弛,避亲举乡的原则不在被严格的执行,父子先后担任掌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票号失去了之前“东伙之间同心、员工上下协力”的精神。同时长期丰厚的利润也降低了晋商开拓新领域的动力,僵化的制度导致票号错失向银行转化的有利时机,票号大掌柜对组建银行的抵制直接导致山西票号反复错失向现代银行组织管理模式过渡的有利时机,现代银行的冲击也是造成山西票号最终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且直接原因之所在。尽管晋商衰落了,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股权激励经验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山西票号创办的方式?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清末民初“山西票号最终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2017-12-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解释是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史料解读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也就无从谈及史学。史料的解读,包含文本考辨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文本考辨的目的是确定史料文本的性质和价值。意义阐释则侧重释读史料所包含的事实信息,确定史料在具体的解释框架中的关联程度和确切含义。某种史料是否具有价值,需要用心发掘;史料往往是分散和零碎的,需要耐心收集;史料也是真伪混杂的,需要细心鉴别;史料的含义通常是隐晦不明的,更需要精心阐释。

—摘编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史料解读的原则。

理解评价

震泽镇元时村镇萧条,居民数十家,明成化中至三四百家,嘉靖间倍之,而又过焉。
平望镇明初居民千百家,自弘治以后,居民日增,货物齐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俗以枫桥目之。
黎里镇明成弘间为邑巨镇,居民千百家,百货并集,无异城市。自隆庆迄今货物贸易如明初,居民更二三倍焉。
擅丘市成化中居民四五十家,多以铁冶为业。至嘉靖数倍于昔。凡铜铁木圬乐艺诸工俱备。
吴江县市元以前无千家之聚,明成弘间居民乃至2000余家,方巷开络,栋宇鳞次,百货聚集,通衢市肆,以贸易为业者,往来无虚日。嘉隆以来,居民益增,贸易与昔不异。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注:吴江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2)依据上述史料,你能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通过以上史料,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事实关联

新航路开辟广州“十三行”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南方谈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次工业革命丝绸之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海上马车夫”

(3)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自行补充一个信息,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

连种制、复种制出现

秦汉时期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铁铧、犁壁

东汉出现一牛耕

……

隋唐五代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

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稻麦轮作复种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战国西汉南宋
时间BC300年2年745年1200年1820年1893年
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7.7%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外交叩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被迫开放沿海沿江以至部分内陆城市作为条约口岸。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台湾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

材料三: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3)材料三中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口岸的?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4)围绕近代通商口岸和中国的近代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注意:①紧扣主题,观点明确;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自拟题目,字数在l00字左右

2017-12-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首发]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历来就对某些商业行业进行垄断经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享有某些特权的商人,如经营食盐的盐商、对外贸易的广东十三行行商、皇室应用物品的皇商和官府应用物品的官商等特定商人,在给予经营特许权的同时,其首要的交换条件,就是提供一定数额利润的报效。例如,两淮盐商在1738年至1804年不到70年的时间里,总共上交清政府报效款3637万余两白银。据陈国栋先生对广东十三行行商的研究,在1773年至1835年的62年里,十三行行商向清政府上交的报效款数额是508.5万两等等。报效制度同样存在于清朝地方政府和地方商人之间。

——据《论晚清中国新式工商企业对清朝政府的报效》整理

材料二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采取鼓励工商业的政策,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贸易行为,实行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这对原始资本积累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促进作用,带来了“好日子”――英国经济开始崛起。

_____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实行的经济政策及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2017-12-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方面,明代特别值得提出之处为烟叶、玉蜀黍、甜薯及花生自新大陆输入。后面两种农作物因其可以栽种于前未耕耘之山地,对于解决食物问题更具有特殊之价值。可是在农业技术方面说,明代甚少进展。元代忽必烈所颁发之《农桑辑要》内中图释之农具,几个世纪之后再无增进,可见得传统的农业技术在相当时间之前即已达到其最高限度。

材料二然则明朝尽力使中国内部均匀一致则超过以前任何朝代。中期之后华北即无异族逗留的痕迹,华南有了省区之间的移民,使人口更能疏散到广大的地区,也使西南之少数民族更感到压力。历史上估计中国的人口,总多少带有冒险性。可是中外学者已有共同的观念,认为公元1600年前后,中国人口已接近15000万,这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虽说明律不许人民泛海,事实上向东南亚各国移民好像未曾间断。公元1567年明政府已片面开放福建之月港,当地接近厦门。以后国际贸易相次展开于广州及澳门似从1578年始。

——摘自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中国人口增长至历史最高点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变化及原因。

2017-12-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的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行在(原意为皇帝行幸之地,南宋时专指都城临安)”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为宋以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当时很多外国来的旅行家据此以为杭州为天城,苏州为地域。)”……谓其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良非伪语……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第155、156章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元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 .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相关,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谢杰《虔台倭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管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2017-12-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或是国都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统治者居住的宫殿大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其他则按照职业分工和城市区位功能分为手工业作坊区、一般居民居住区、商业区和旅馆区等。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按尊卑等级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上。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整理

材料二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近代天津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租界的一切事务均听命于各国租界的工部局,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此时,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商场、银行、俱乐部、电影院、舞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所具有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