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明朝中后期,江南安徽等地的民众"多仰机利,舍本逐末,唱棹转毂以游帝王之所都,而握其奇赢,休(宁)敏(县)尤夥,故贾人几遍天下"。这一现象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B.推动了经济资源的流动
C.加速了地区分工的形成D.反映出社会结构的调整
2021-01-0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   ②都使封建政府的税收减少
③都加强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④都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3 . 宋代设立了管理景德镇瓷务的衙门﹣“博易务”。全国百姓哪怕是买卖一些极为普通的日用品,也都要在朝廷设立的“市易务”(后改称“市易司”)进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政府严格管制工商业B.社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C.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极低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0-10-14更新 | 978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洪武八年(1375年),诏造纸币“大明宝钞”,载“明初钞甚通行”下表为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
时间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洪武八年(1375年)1000文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250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60文
明宪宗成化初年4文

A.反映了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表明民间财富被搜刮殆尽
D.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就金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而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组织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组织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伴随着开埠通商,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还设立了商务局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馨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城市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推动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