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1 . 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       
A.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D.平民饮酒习惯成为流行
2 . 宋朝历史极具特色,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新创,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更革思路是在北宋初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明朗化的,它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朗、责任更为集中。马端临《文献通考》曰: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选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这一“更革思路”的表现。指出实施这一“更革思路”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代开始“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的表现。
2022-11-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下文物可用于探究(     
A.早期国家经济制度B.夏商周时期礼乐文化
C.原始社会农耕生活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均田制是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它是在北方土地特别荒芜、自耕农特别稀少的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的土地制度。与均田制相关的赋税制度是(     
A.两税法B.庄园制C.租调制D.初税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唐朝两税法实施以后,“主户”和“客户”的区别,系指是否土著。到宋朝,政府把全国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类,其主要区别是是否缴纳税赋。唐宋主客户的变化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B.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C.制约了商品交换行为D.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 .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下诏日:“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模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这一措施
A.促使农业摆脱自然束缚B.导致了中原优势地位丧失
C.推动了北方劳动力转移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但唐宋之后,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022-04-08更新 | 194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1)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2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农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为患”,“自农转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有之”,其中还有不少“转客于市,佣力以食”。这反映出宋代
A.农业经济发展衰退B.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C.社会阶层流动加剧D.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增强
10 . 下表为唐玄宗与唐代宗时期与商业有关的部分诏令。据此可推知
时间诏令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禁百官置邸货鬻。
大历十四年秋七月诏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并罢之。

A.官员垄断邸店经营B.政府鼓励民间经商活动
C.坊市界限已被打破D.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