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刑统》与《唐律》相比新增了很多民事律条,对女子继承、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倚当、负债出举、不当得利等均有详尽规定。这反映出宋代
A.社会环境比唐代混乱B.法律比唐代严酷全面
C.商品经济比唐代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2 . 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湖北面粉的消费量迅猛增长,麦价急遽上升,“麦一斛至万二千钱”,湖北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表明
A.人口变动导致经济结构调整B.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北民南迁促进饮食习俗变化D.南稻北麦分布格局开始确立
2021-12-12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

材料   根据清代刑部档案,许涤新、吴承明列出24例关于清中叶农村雇工的记载,雇工人数在8人之内的20例,占80%;20例中又以雇工35人为多。此外,雇工中短工占一半,属临时帮佣,只是家庭劳动力的补充,属于“农家夫耕妇馐,终岁劳动,日不暇给,则雇工力穑”。而西欧16世纪以后,农场的经营规模就出现了从小型向中型甚或大型发展的趋势。在R.H.托尼统计的英格兰67个农场中,33个农场的经营面积超过200英亩(合1200多市亩),占55%,已具有相当规模;12%以上的农场达500900英亩,可谓规模恢弘,现代农场的形象已依稀可见。

——据侯建新著《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的规模相差悬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雇佣劳动呈现不同规模的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明代海上贸易,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外私人贸易发展、成长、成熟和最终合法化。白银需求促使明后期海外政策与海外贸易模式转变,进而推动了传统丝绸之路的极大扩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晚明海上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出B.全球化源于明朝白银货币化
C.明代走向世界缘于内部驱动力D.明王朝主导了世界海上贸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熙时期,江苏《吴江县志》记载吴江县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利用该记载作为证据,可以印证清朝时期
A.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B.工场使用了雇佣劳动力
C.实力雄厚的商帮形成D.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
6 . 唐朝,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甚至还开有“波斯邸店”。后邸店又分离出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宝。由此可知,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B.说明了重农抑商的松动
C.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包容D.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升
7 . 据记载,一位名叫梅斯的马其顿巨商从地中海东岸的推罗城启程,沿于阗、楼兰、敦煌等地,于公元100年抵达洛阳,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金印紫缓”。这一记载反映了
A.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B.汉代东西方间的接触和交流
C.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D.洛阳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8 . 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2021-05-14更新 | 1995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10 . 如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184年(东汉末年)289年(西晋)
今浙江省境内所设县数2147
今福建省境内所设县数115

A.人口南迁促进南方开发B.察举制度强化中央集权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冗官现象埋下动荡隐患
2021-04-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