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2 . 隋唐五代时期的行会,大体上每行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有公推的“长老”,负责行业内部事务、交纳税收、组织应役,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协调等等。这一时期的行会
A.规范行业内部竞争B.相当于政府管理手工业的基层机构
C.推动商品经济繁荣D.旨在调解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朝康乾时期,汇合成了一些著名的区域性中心市场,所示,下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区域市场概况
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市场输出丝棉纺织品等,输入长江中上游的粮食
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市场输出生丝、丝织品、铁器、糖等,输入广西及湖南、江西乃至东南亚的粮食
以福州为中心的东南市场输出糖、茶、瓷器等,输入东南亚及广东、江浙转运之粮
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市场清前期主要移民区,粮食供应基地之一
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粮食以旱地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大豆、烟草等,棉织业等手工业发达,集市遍设

A.地理位置决定了市场规模B.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C.操纵贸易的商帮发展迅速D.古代城市功能出现较大转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种外交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中,些机户购买织机,开设机房,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工对工受值”的情况。这机户与“机工“属于
A.主仆关系B.雇佣关系C.租佃关系D.依附关系
6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290次组卷 | 87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代经济在“商业化”方面超越前代的是
A.政府开始推行重农抑商B.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
C.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D.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9 . 陕西西安出土了22枚银饼,其中两件錾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洊安县”位于今广州。《旧唐书》记载:成年男子每年需为国家服徭役20天,若不服役则可按每日三尺布帛折收,此即为“庸”。官府将所收之布帛,折变成金银等运往京师。据此推断
A.白银已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
B.缴纳布帛替代劳役曾经普遍实行
C.广州地区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D.沉重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D.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2017-04-02更新 | 224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