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观察如图数据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北民大量南迁B.江南士族专权
C.民族交往交融D.政权更迭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根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作品以如此铺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罕有其匹的。这一现象出现是由于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城镇商品经济的繁荣
C.早期启蒙思想传播D.文学呈现平民化趋势
2021-1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C.经济发展依赖于政治稳定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了北方
2021-1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继位后,承高祖(隋文帝)和平之后,法网疏阔,户口多有遗漏。有的人已经成年,仍说还小;有的人还未年老,就已被免除了赋税。裴蕴向皇帝提议“大索貌阅”(一个个目测)。如有一人情况不属实,那么有关官员就要被解职,乡正和里长都要被流放到远方。又允许百姓互相检举,如纠察到一个谎报年龄的壮丁,就让被纠察的那一家世世代代为他交税和代他做劳役。大业五年(609年),诸郡统计新增加壮丁243000,新登记在簿的人口达641500

——据《隋书.裴蕴传》

材料二   鱼鳞图册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历代统治者视土地为人民的衣食之本,国家财富的源泉”,势必丈量土地,编造籍册。鱼鳞图册在宋元两代均未能普及,“而明祖,则能剑及覆及,竭全力以赴之。故鱼鳞图册独著于明,至清代政府仍沿袭之”。明代鱼鳞图册的形式比较规范,“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或官或民,或高或圩,或肥或瘠,或山或荡,逐图细注,而业主姓名随之,年月买卖,则年有开注”。

——据赵彦昌、黄娜《鱼鳞图册变迁考》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大索貌阅”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鱼鳞图册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南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
A.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
D.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7 . 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B.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