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8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夏商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管理出现急剧政治变革,出现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的局面。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小农经济性质得到强化B.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C.周王统治已然名存实亡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有(       
A.推恩令             五经博士       刺史制度       九品中正
B.大一统             中外朝制       黄老无为       均输平准
C.盐铁官营             独尊儒术       党锢之祸       凿空西域
D.河西四郡             贤良方正       春秋决狱       算缗告缗
2022-05-04更新 | 88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变化表明宋代(     
A.台谏能够制衡君权B.台谏合一使君权得以加强
C.台官与谏官已合并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
2024-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
2023-07-17更新 | 330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
2022-06-22更新 | 8265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00年,慈禧太后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后,铁路大臣盛宣怀将慈禧太后宣战诏书扣押;李鸿章覆电慈禧“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由此可见(     
A.中央地方矛盾白热化B.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C.内轻外重政局已出现D.满汉民族矛盾渐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双减双交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一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它是对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一种改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其改良性质的是(     
A.允许地主参政议政B.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制
C.减少农民土地分配D.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运动
2024-05-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56年毛泽东在论述未来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时提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这一主张(     
A.存在着左倾冒进的倾向B.注重工业结构调整
C.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D.着重轻工业的发展
2024-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0. 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2-11-27更新 | 310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A.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B.导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
C.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D.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
2024-03-16更新 | 934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1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
C.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D.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宗教改革中,加尔文主张命运先定论,但是否包括自己是信徒无法得知的,同时,他指明荣耀上帝是确证救赎的最好方法,要求消除无拘无束、充满本能的生活享受,坚持不懈地在俗世中进行各自的职业劳动。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导致人文主义衰落B.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需求
C.加尔文进一步发展因行称义D.诸侯有决定臣民信仰的权力
2024-05-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凡尔赛和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束缚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C.德国成为二战爆发的策源地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这-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B.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
C.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法国家的构建

材料一:秦国在统一中国之后,仍然选择法家的治理手段,对它囊括天下的组织能力的有效性以及它在全民战争时期发展出来的一套严酷的统治手段过于自信,其他社会力量于是就失去了对帝国政府权力的制衡能力。结果,秦帝国从未建立起一套能够成为至少是国家与社会精英群体合作基础的统治性意识形态。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刑名声号矣。 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资海琼《汉初黄老政治思想研究》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儒法国家,实际指的是在西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帝国儒学思想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和合法性基础,同时运用法家手段对国家进行实质性管理的国家模式。     

帝国崩溃的根源在哪里?中国的儒法国家历史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一模式能够在两千多年的帝国历史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它如何塑造了中国历史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的?

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动乱,亦或是佛教、伊斯兰教的冲击,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本土化或汉化的结局。同时,这一种较为保守的社会风气,即使是宋元明以来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仍然无法使得中国跨越出儒法秩序的枷锁。

材料三:韧性在汉语词典中意思是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也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韧性也代表着一种经久不变、保守固定的性格。

(1)结合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汉初、汉武帝时期的治国价值观念;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古代中国儒法政治体系的韧性。
2024-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世凯继承历代修史惯例,于1914年开设清史馆,馆中执笔者多数是清朝遗老,他们对清末革命运动或不予记载或视为乱臣贼子,且自民国以后只用干支纪年,1927年至1928年,经张作霖拨款,《清史稿》陆续刊印。1930年,国民政府宣布禁止销售《清史稿》。

——摘编自王钟翰《清史稿说略》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学界围绕《清史稿》展开讨论。1931年,孟森批评《清史稿》缺漏“建州卫”,指出清朝先世为建州卫,与明朝存在附属关系。力图历史地论证东三省的归属。1934年,容庚认为历代史书多有舛误,国民政府却唯独禁售《清史稿》,即使与古代专制朝廷相比,也是缺乏度量的。

——摘编自周海建《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材料三   20世纪,有部分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美国学者先后提出元、清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以往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存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这在中国史学界引发轩然大波,质疑之声四起。2002年,为了编写一部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型清史,国家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集全国清史学界之力,开启新编《清史》工程,全书计划3000万字,共计92卷。

——摘编自王俊义《郭影秋与清史研究和清史编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的角度分别对孟森和容庚的观点进行解释。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新编《清史》的意义。
2023-03-29更新 | 46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暨揭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1-06-08更新 | 4358次组卷 | 41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08更新 | 427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南历史高考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经济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6,7,8,9,17
5
世界史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7
政治史(旧)
8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单题
2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3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40.65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50.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单题
60.65洋务运动单题
70.65八国联军侵华单题
8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90.65中共八大单题
100.65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单题
110.65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20.65中世纪城市自治单题
130.65宗教改革单题
140.6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50.65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170.4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局部抗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80.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论述题
190.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