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田水利、工商城市、水运交通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下列记载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关中自汧、雍以东至(黄)河,膏壤沃野千里”
B.“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
C.“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D.“燕(地)……北邻乌桓、夫馀,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元帝概括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是:“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汉书·元帝纪》)。造成这种民族心理的根源是
A.人口分布和民族格局B.农耕经济和宗法制度
C.商业发展和家国一体D.农业文明和分封制度
2021-09-17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22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不仅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而十五税一”。《隋书·食货志》记载“未受地者皆不课,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税。”开皇十年五月又规定“丁年五十,免役收庸”。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也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清王朝在开国初期采取与民休息和减轻赋役的政策。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减免措施,既反映了统治者对发展农业的重视,也反映了历代王朝的赋税收入对农业的依赖性。

——摘编自石妍妍等《中国古代农业赋税减免政策初探》

材料二   “摊丁入亩”制度使土地与丁役银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农村范围而言,田多者多出役银,田少者少出役银,没田者不出役银,人们的役银负担在总体上相对均衡……同时“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也使纳地丁银的土地所有者不再承担力差,即不需要亲自服役,避免贻误农业生产。把丁役银平均摊入土地以后,各地役银收入不仅没有从前的缺额之虞,而且还往往有溢额出现。

——摘编自李三谋《清代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农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清朝的赋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初,冶铁基本由官府垄断,官铁为明政府的武器制造、各类官船、修理宫殿等提供大量原料。洪武以后官铁逐渐减少,民营铁业日益增多。明朝廷不得不实行官民铁课改征折色(征收银两),到市场购买所需钢铁,最终官铁到明末完全被民铁取代。这反映了明朝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政府对社会控制力的松弛
C.出现众多商人群体D.税制变化推动民营手工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文献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提到当时“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当时,即使是寡妇,若携带的奁产丰厚,娶之者仍旧趋之若鹜。这一现象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结果
C.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体现了社会门第观念的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律规定,如果妄认或者盗卖“公私田”者,“一亩以下答三十,五亩加一等”,最高判处两年徒刑。官员侵夺百姓私田,则“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最高可以判处两年半徒刑。这反映了
A.统治者用酷法来压迫人民B.立法形式保护官府所有土地
C.国家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政府管理土地买卖趋于规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等地方出现了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的现象。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其根本原因是人地矛盾突出B.利于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动写照D.其实质为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汉代《盐井》画像砖。画面上的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这说明汉代
A.盐井最早出现于成都地区B.手工业者的地位较高
C.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改变D.制盐业技术水平较高
2021-09-06更新 | 19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活跃B.血缘政治的强化
C.农业经济的转型D.中央集权的建立
2021-05-26更新 | 97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顺治十六年(1659年)立于松江知府衙门的一块石碑有如下记载:“奉钦差巡抚江宁等处都于是张批。据金三阳呈,讦奸牙沈青臣假冒三阳号记,私刊刷印缘由。奉批:仰苏州府立提,限三日连人解报。”这表明
A.商户具有商标维权意识B.清初松江地区社会动荡
C.地方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