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语·晋语》言“工商食官。”《春秋谷梁传》谓“鱄(人名)织绚(丝织品)邯郸”,鱄是私营性质的小手工业劳动者。《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同等)富”。这些现象说明
A.手工业发展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B.春秋时期工商食官制度已经消失
C.经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D.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官营手工业
2 . 下表所示为明代部分年份福建地区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福建地区
时间耕地(亩)人口(万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4 625 969372.32
弘治十五年(1502年)13 516 618516.08
万历六年(1578年)13 422 501642.22


A.农业生产陷入了停滞状态B.土地兼并达到严重的程度
C.民间贸易活跃是形势使然D.民众遵守朝廷的基本国策
2021-09-17更新 | 346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大明律》规定,“长工立有文券,议有年限者,以雇工人论”,与雇主之间有一定的主仆名分,雇主殴打长工不问罪,打死后只“徒三年”。而短工、忙工则与之不同,“只是短雇(日、月),受值不多者,以凡人论”,即与民户地位相同。材料说明当时
A.契约意识已成社会共识B.农民内部出现贫富分化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4 . 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茶马古道的出现
A.取代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地位B.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商贸发展
C.实现了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D.受制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
A.周期性的治乱更迭是中国历史的规律B.独尊儒术是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发展根基
C.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唐王朝的繁荣奠基D.铁犁牛耕使用推动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
2021-09-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策》记述秦晋之地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V”型的犁铧,并在齐燕所在的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和薛城遗址、河北易县燕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犁铧。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了全国B.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C.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D.《战国策》记载都是事实
7 . 下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唐代“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银饼左下侧有一圆形补疤,可能是缴税或入库前校订重量后发现不足,补加后留下的遗痕。这反映出当时
A.农民赋役负担沉重B.国家治理规范有序
C.经济逐步重心南移D.赋役征银成为常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均设市官,鲁谓“贾正”,楚谓“市令”,齐谓“市掾”,宋、郑、卫等国称为“褚师”。据此可知当时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官府重视工商市场管理
C.社会转型推动商业发展D.经商谋利成为主流思想
9 . 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朝中期,有关开海禁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这说明,明中期
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
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
10 . 图1、图2分别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幅图中有关人口迁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