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2 . 下表是北宋初年政府下达的一系列命令。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北宋统治者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B.积极推行均田制度
C.重视稳固统治基础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图为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南都繁会图》(局部),生动地描绘了明朝后期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从画卷中可以看出
A.明代对南京工商业发展的重视
B.新兴市民阶层力量发展壮大
C.商业的繁荣及市民生活的丰富
D.该画卷注重抒情写意的特点
2021-05-21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2021届高三5月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记载:(明清时期)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且开车缫丝。这一现象
A.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快
B.反映商业资本已进入生产领域
C.反映江南市镇经济多样化发展
D.说明商业跨区域发展蔚然成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闽人经商见于史书记载是从南朝末期开始的,除进行国内商业活动外,还与日本有定期的商贸和海船往来。明清时期,闽商成为与晋商、徽商齐名的十大商帮之一,闽南商帮往往凭借家族的势力行商,并积极争取得到官方和乡族势力的支持,不同地区的商人经营有所侧重,如泉州商人大多经营茶叶,龙海商人大多经营纸箱,惠安商人大多经营中药材……民国时期,福建籍侨商弘扬中华精神,为辛亥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抗日战争中,许多闽商深明民族大义,急难同仇,倾家捐钱捐物。

——摘编自李史《求实变通,以商为荣——明清时期福建商帮》

材料二   近二十年来,许多海外华商回闽投资,带回许多外界商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有了海外闽商的大力配合,不少“本土派”闽商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资本积累,在国内外市场上迅速崛起,带动晋江“中国鞋都”、德化“中国瓷都”、安溪“中国茶都”的兴起。晋江更是创造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培育出“安踏”“劲霸”“柒牌”“雅客”“七匹狼”等全国知名的品牌。闽商在福建省内崛起后,很快向内地寻求发展空间,近年来在省外投资扩张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省外投资兴业的福建人人数超过250万,已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立百余家商会组织。闽商中的“泉州军团”有70多万人外出经商办企业,在外企业年销售总额已达1600亿元,相当于在外再造了一个泉州市场。

——摘编自廖新平《中国传统十大商帮的兴衰分析与闽商可持续发展》(200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福建商帮的特点,并分析闽商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闽商发展的原因,并谈谈闽商发展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1-05-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1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代,民间借贷现象比较普遍。为防止借贷纠纷发生,政府规定一旦借债人无法还债,债权人可以付诸法律逼迫他用土地、房屋等还债,甚至可以将子女抵押成奴婢来偿债。这反映出汉代
A.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缺失B.倡导社会群体的契约精神
C.注重对私人物权的保护D.民间借贷加剧了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武帝末年,政府重点扶植自耕农推广使用耦犁(一般需要4~6个劳力),但自耕农使用耦犁的情况几乎不见于史书记载,在反映庄园经济的壁画中倒出现了双牛牵引耧车和耦犁的场景。这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C.儒家重义轻利的影响D.壁画比史书更真实
8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离开土地的“游民”逐渐增多,独立的工商业者游走各地,游土凭借智慧谋略活跃于各国的社会舞台,游侠靠勇武为人排忧解难。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出现了大变革B.诸侯争霸破坏农业生产
C.思想多元格局开始形成D.新的生产方式得到普及
2021-05-08更新 | 78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据如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
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约400文约30文11文
1724年约1000文约30—35文约11文
18世纪末约1500文约100—200文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满布5匹;苏州当时有匠的2万人。)
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开创海禁之制。海禁实行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连结为乱,虽概称倭夷,实多编户齐民也。由于走私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私人出海贸易也一直存在。正统以降,由于中央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日趋衰落,民间出海贸易已不可逆转。1567年(隆庆元年),明政府批准了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奏请,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不久,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督饷馆对私人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严格限制货物种类和船只数量,对航程日期也有具体规定;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此外,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此后,“倭渐不为患”,海外贸易得以发展。据估计,从1573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5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陈微《月港开放与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隆庆开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