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北宋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重要时期。据统计,货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其主要因素是(     
A.冶铸业发达B.商品流通规模C.海外贸易繁荣D.纸币的出现
2022-11-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域年代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

唐朝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

(公元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

(公元1187年)

北方

965

493

459

679

南方

111

257

830

1280


概括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22-11-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2022-11-11更新 | 40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为明代小说《金瓶梅》前100回中白银花费的初步统计。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类别项 目花费

经营业务
做生意22笔,约12万两
高利贷7笔,约3600两
典当2笔,约60两

家庭生活
买卖房屋9笔,约5500两
婚丧29笔,约5600两
日用开支等96笔,约550两

社会交往
送礼贿赂41笔,约6800两
做善事4笔,约600两
赏赐酬劳137笔,约700两
A.商人群体的道德沦丧B.商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D.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5 . 明中后期,一些出版物纷纷使用状元、翰林或极具感染力的词语,如“奇异”“精诀”“至言”等来作书名。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知识的普及B.商业意识的增强
C.印刷技术的进步D.科举制度的完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7 .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情况表。

据上表可知(     
A.中央专制权力渐趋增强B.东南沿海成为统治重心
C.经济发展影响基层区划D.地方治理体系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秦朝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难以熬过300年大关,王朝的更替循环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以下对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封建自然经济难以承载人口的快速增长B.开国之君多勤勉,亡国之君多奢侈
C.王朝后期地方割据冲击了中央政权D.农民起义推翻王朝政权
2022-10-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宋时期,作为社会等级划分的四民概念逐渐向职业差异的四民概念转化。此外,城市居民职业的广泛性,已远非“四民”所可涵盖。这反映出当时(     
A.“农本”思想发生根本动摇B.传统社会结构出现变化
C.“四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D.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强
2022-10-1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关系的发展导致政府税源锐减
C.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2022-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