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宋后期,《袁氏世范》在分析士大夫子弟可就之业时,虽然仍将习儒登进士而致富贵视为首选,将私塾教师作为第二选择,但同时也将代书人、巫医、僧道、农业、商业、技术等作为养生之计。这反映出来宋代(     
A.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政府商业政策发展变化
2 . 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这一规定有利于(     
A.减轻百姓负担B.维护士族特权C.防止官员腐败D.遏制土地兼并
2022-12-14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宋史》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太宗时,置榷属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险、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社会“流动性”的特点,并简述其表现。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社会“流动性”的原因及认识。
4 . 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入“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些均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改变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
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产作物的推广


徽商


奏折制度


康乾盛世


《红楼梦》


白莲教起义


从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并依次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2-12-0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022-11-27更新 | 1125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022-11-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初期,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河北西路和河北东路(今属河北省),河方路(今属山西省),永兴军路和秦凤路(今属陕西省),京东西路、京西北路和京西南路(今属河南省),约占全国人口的30. 66%。之后,这些地区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至公元1102年,下降到29.7%左右。南方的南浙路和江南东路(今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地)、荆湖南路(今湖南省)、荆湖北路(今湖北省)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福建路(今福建省)等地,人口所占比重则从27.87%上升到39.76%。到了北宋后期,全国已经有将近2/3的人口居住在南方。两宋之际,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为四川以及江苏的长江南岸地区。到南宋后期,黄河中下游5省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数量下降到仅占全国人口的11.24%,而长江流域6省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的人口比重则上升至61.27%。

——摘译自《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都城布局图。它反映出当时(     
A.城市布局更加严整方正B.抑商政策执行严格
C.交易的空间限制被打破D.市民阶层地位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