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明朝嘉靖年间,常州府江阴县有21市10镇,清朝道光时发展为36镇;苏州府的常熟、昭文县境内,由明末的9市5镇增加到乾隆时的34市8镇。有些大市镇经济实力雄厚,“一个湖州城,不及半个南浔镇”的民谚妇孺皆知。明清江南市镇的发展表明(       
A.江南经济得到持续发展B.政府对市场管控减弱
C.市镇成为正式行政建制D.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江南涟川地主沈氏的农事《逐月事宜》中有如下的记载:

正月:至苏杭买粪;苏州买烧酒;角直买余豆泥。四月:平望买牛壅(注:牛壅,稻草与牛粪便混合而成的特制肥料);南浔买茧黄。十月:桐乡、海宁买枯叶;山里买柴草。十二月:嘉兴买腊猪油。


该记载反映出当地(     )
A.农村与市镇经济联系广泛B.自然经济已彻底瓦解
C.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D.商帮贸易活动的兴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 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 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B.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C.契约观念比较流行D.经济立法详细完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D.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2022-12-12更新 | 40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无论安史之乱北人南迁还是靖康之难宋室南渡,迁移至吴地的人数,都不逊于永嘉之乱时,但唐宋的北民南迁中却不见侨、吴文化对立,以致北人“直把杭州作汴州”。下列对此现象成因解释最恰当的是(     
A.人口南移数量不及魏晋B.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C.魏晋民族交融奠定基础D.江东已成为全国文化重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初婚姻礼仪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官贵民轻”的等级制度,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这一变化(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婚姻观念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
C.理学的影响力逐渐衰微D.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缺)是东汉时期一块画像砖的拓片,从中可以读取的历史信息是(     
A.铁制农具的推广B.交通工具的完善
C.牛耕技术的运用D.灌溉方式的演变
10 . 秦王朝建立至汉武帝初年,铁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作的铁器物美价廉。而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官府制造生产的铁器农具,质量不佳且价格较高,妨碍农事。这说明(     
A.盐铁官营不利于百姓生活B.适当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
C.垄断专营易引发官商勾结D.官营工匠的技术水平不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